
PANC-1人胰腺癌细胞
- 来源:PANC-1细胞系是一种人类胰腺癌细胞系,最早由M.Lieber等人于1972年从一名患有胰腺癌的56岁白人男性的胰腺头部肿瘤导管组织中分离和建立的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上皮细胞;PANC-1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呈现出聚集的特征,但可以通过胰蛋白酶化来避免;
- 培养基:DMEM+10% FBS+1% P/S
- 其他:携带三个标记染色体和一个小环状染色体,并且已经被证实能够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形成肿瘤
PANC-1细胞是一种人类胰腺癌细胞系,于1972年由M.Lieber等人首次从一名患有胰腺癌的56岁白人男性的胰腺头部肿瘤导管组织中分离。
PANC-1细胞系源自胰腺癌导管细胞,具有上皮细胞样的形态特征,属于上皮样癌细胞,贴壁生长。
细胞特征和来源:
PANC-1细胞系的来源是一名患有胰腺癌的56岁白人男性的胰腺头部肿瘤导管组织。
细胞具有上皮细胞样的形态特征,属于上皮样癌细胞。
染色体核型为超三倍体,细胞中存在不同形态学模式,包括小细胞、中间细胞和大细胞。
染色体特征: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3,包括3个独特标记的染色体和1个小环状染色体。
生长特性:PANC-1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
敏感性:生长可被1 unit/ml的左旋天冬酰胺酶抑制。
肿瘤形成能力:在软琼脂上能生长,并且能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
STR鉴定正确:经过STR鉴定确保细胞系的准确性
PANC-1人胰腺癌细胞是一种合适的转染宿主。PANC-1细胞生长受到1单位/mL L-天冬酰胺酶的抑制。PANC-1细胞可在软琼脂中生长,可用于癌症的研究。
PANC-1人胰腺癌细胞产品参数表
细胞系名称 | PANC-1人胰腺癌细胞 |
别称 | Panc-1; PANC.1; Panc 1; PanC1; Panc1; PANC1; Panc-1-P |
种属 | 人类(Homo sapiens) |
组织来源 | 胰腺;胰管;上皮细胞癌 |
年龄(性别) | 56岁,男性(Caucasian) |
疾病 | 上皮细胞癌(Epithelioid carcinoma) |
细胞形态 | 上皮细胞样(Epithelial) |
生长特性 | 贴壁生长(Adherent) |
染色体核型 | 超三倍体,平均63条染色体;含有3个标记染色体和1个小环状染色体 |
生物安全等级 | 1 |
应用 | 适用于转染实验;胰腺癌研究;胰腺癌神经内分泌化疗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研究 ;胰腺导管腺癌的癌变和肿瘤治疗的体外模型 |
生长培养基 | DMEM + 10% FBS(胎牛血清)+ 1% P/S(抗生素/抗菌素) |
培养条件 | 37℃,5% CO2的气相中培养 |
传代比例 | 推荐传代比例为1:2至1:4 |
换液频率 | 建议每周换液2~3次 |
STR鉴定正确 | 是 |
支原体检测 | 阴性 |
PANC-1人胰腺癌细胞应用
PANC-1细胞在胰腺癌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形成肿瘤,因此成为了胰腺癌研究的重要体外模型。
在胰腺癌的肿瘤形成和迁移过程中,PANC-1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间丝角蛋白重组和SSTR2受体的存在下,成为研究的焦点。
PANC-1细胞也适用于神经内分泌化疗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的胰腺癌研究,为相关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了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应用,PANC-1细胞还被广泛用于其他癌症相关的实验研究。
培养教程
PANC-1人胰腺癌细胞培养教程
一、准备工作
1.1 准备培养基和补充物
准备DMEM(高糖)培养基、10% FBS(胎牛血清)和1% P/S(抗生素/抗菌素)。
1.2 准备器具和试剂
细胞培养箱、离心机、PBS缓冲液、胰酶/EDTA消化液、显微镜和细胞培养皿。
二、传代PANC-1人胰腺癌细胞
2.1 无菌操作取出细胞
使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PANC-1细胞,去除残留培养基。
2.2 胰酶/EDTA消化
加入适量胰酶/EDTA消化液,37°C培养箱中消化2-5分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完全脱离培养皿。
三、培养PANC-1人胰腺癌细胞
3.1 细胞悬液制备
向含有预热的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加入PANC-1细胞悬液,轻轻混合。
3.2 离心
在1500 rpm下离心3-5分钟,沉淀细胞。
3.3 换液
弃去上清液,保留贴壁的PANC-1细胞。
加入适量新鲜培养基,将细胞重新悬浮。
3.4 计数和密度调整
使用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板计数。
调整PANC-1细胞密度至所需浓度。
3.5 转移至培养皿
将PANC-1细胞悬液转移到新的细胞培养皿中,确保覆盖培养皿表面。
四、培养条件和观察
4.1 提供适当培养条件
放回37°C培养箱,维持适宜温度、湿度和CO2浓度。
4.2 定期观察
一至二天观察一次,使用显微镜检查PANC-1细胞形态、健康程度和污染情况。
4.3 定期更换培养基
根据细胞密度和生长情况,每两到三天更换培养基。
4.4 注意任何变化
留意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细胞冻存、除污染等。
五、细胞传代
5.1 传代时机
当PANC-1细胞达到80%至90%密度时,进行传代以避免过度生长。
5.2 继续实验或研究
将PANC-1细胞按照步骤3重新培养,继续实验或研究。
相关资料
STR鉴定及相关
STR点位信息
Markers: | |
Amelogenin | X |
CSF1PO | 10,12 |
D1S1656 | 12,14 |
D2S441 | 10,14 |
D2S1338 | 23,24 |
D3S1358 | 17 |
D5S818 | 11,13 |
D6S1043 | 11,12 |
D7S820 | 8,10 |
D8S1179 | 14,15 |
D10S1248 | 14 |
D12S391 | 22 |
D13S317 | 11 |
D16S539 | 11 |
D18S51 | 12 |
D19S433 | 11,16 |
D21S11 | 28 |
D22S1045 | 16 |
FGA | 21 |
Penta D | 14 |
Penta E | 7,14 |
TH01 | 7,8 |
TPOX | 8,11 |
vWA | 15 |
参考文献
- 靶向Neuropilin-2单克隆抗体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探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年
- 摘要:目的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实体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预后差,致死率高且易转移及复发等特点...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顺铂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中医药导报》 2017年08期
- 摘要: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顺铂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影响,并讨论其作...
- 鞣花酸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东南大学》 2015年
- 摘要:脐目的:观察鞣花酸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鞣...
- 吉西他滨联合热疗对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23年09期
- 摘要:目的:探索吉西他滨(GEM)联合热疗对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胰...
- B7H1在胰腺癌panc-1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2010年12期
-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B7同源物1(B7H1)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增殖活化的调...
- 查看完整内容 >
上一篇:SW1990人胰腺癌细胞
下一篇:Panc 08.13人胰腺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