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电话
021-52237832
网站首页 > 原代细胞 > 小鼠原代细胞 > 横纹肌细胞 >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货号:STM-CE-2408 规格:5×10⁵cells/T25细胞培养瓶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

  • 来源:骨骼肌组织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 , 成纤维细胞样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骨骼肌细胞表达多种与肌肉发育和功能相关的基因,如MyoD、MyoG、Pax7等
Tags: 骨骼肌细胞    
价格:¥ 2,600.00

小鼠骨骼肌细胞是从小鼠四肢骨骼肌组织分离得到的细胞,属于横纹肌的一种。骨骼肌在人体内占据重要地位,约占体重的40%,由多核的长柱形细胞组成,其细胞膜外部紧贴基膜。骨骼肌细胞在机体随意运动中起关键作用,依靠丰富的血管、淋巴组织以及躯体神经的支配实现收缩或舒张功能。根据其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功能特点,骨骼肌可进一步命名,如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等。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纤维状的外形、不分支的排列方式及明显的横纹。在细胞膜下方聚集着多个细胞核,细胞内部含有沿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交替排列的明带(I带)和暗带(A带)组成,其中暗带中有H线和M线,明带中有Z线。两个Z线之间的区段被称为一个肌节,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的基本功能单位。

原代小鼠骨骼肌细胞的培养技术已非常成熟。通过对小鼠正常肌肉组织进行酶解消化,可高效分离出成肌细胞(myoblasts)。这些成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融合形成多核的骨骼肌纤维。培养初期(约3天),细胞逐步贴壁并展伸,呈现梭形、不规则形、三角形或扇形等多样形态。核形多为卵圆形且居中分布。培养至两周后,细胞逐渐融合,纤维状细胞沿特定方向平行排列,有时在局部区域出现多层堆叠。传代培养后,细胞增殖加快,通常在4-6天即可达到汇合。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肌肉再生、损伤修复等领域。由于小鼠模型的遗传学优势,常被用于基础科研和药物开发。标准化标记为SkMC(Skeletal Muscle Cells from Mouse)。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特性特征

  • 形态特征:小鼠骨骼肌细胞呈长柱形、不分支的纤维状,具有明显的横纹结构。每个细胞通常为多核,细胞核位于细胞膜下方,形态多样,包括梭形、不规则形和三角形等。

  • 肌原纤维结构:肌细胞内部含有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这些肌原纤维由相间的明带(I带)和暗带(A带)组成。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暗带中有H线,H线中部有M线,Z线则标志着肌节的边界。

  • 基因表达:小鼠骨骼肌细胞表达多种与肌肉发育和功能相关的基因,如肌球蛋白重链(MyHC)、肌动蛋白(Actin)、肌钙蛋白(Troponin)等。这些基因在肌肉收缩和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 干细胞标记:成肌细胞通常表达一些干细胞标记物,如Pax7、MyoD和Myf5,这些标记物在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
英文名称Mouse Skeletal Muscle Cells
细胞来源小鼠四肢肌肉组织
细胞形态长柱形、多核、纤维状
纯度≥90%(经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荧光鉴定)
不含病原体不含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
细胞生长方式贴壁生长
推荐培养基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专用培养基
包被条件使用聚赖氨酸(PLL)进行包被
换液频率每2-3天换液一次
消化液0.25% 胰蛋白酶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细胞在37℃、5% CO₂下培养
传代特性通常在80%-90%融合时进行传代
基因表达标志物MyoD、MyoG、Pax7、α-肌动蛋白(α-actin)等
分化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的肌纤维
冻存液配方60% 培养基 + 30% FBS + 10% DMSO
冻存条件-80℃冷冻12-16小时后转移至液氮中保存
初始接种密度0.5 × 10^6 cells/mL
复苏后状态细胞贴壁伸展,形态多样
最大密度通常在80%-90%时进行传代
生长周期通常在4-6天内达到汇合状态
注意事项建议用多聚赖氨酸 PLL(0.1mg/ml)或明胶(0.1%)对接种培养皿包被处理

培养教程

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培养教程

细胞复苏

  • 从液氮中取出小鼠原代骨骼肌细胞的冻存管,迅速放入37℃水浴中解冻,轻轻摇动以加速解冻过程。

  • 当骨骼肌细胞完全解冻后,立即加入4 mL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稀释DMSO,轻轻混匀。

  • 将细胞悬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以1000 RPM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以去除DMSO。

  • 用1-2 mL新鲜培养基重悬骨骼肌细胞,轻轻吹打使其均匀分散。

  • 将重悬后的骨骼肌细胞转移至T25培养瓶中,加入8 mL新鲜培养基,并置于37℃、5% CO₂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 第二天,检查骨骼肌细胞密度,吸去旧培养基并更换新鲜培养基以去除残留的DMSO和非贴壁细胞。

细胞传代

  • 当骨骼肌细胞的密度达到80%-90%时,准备进行传代操作。

  • 吸去培养瓶中的旧培养基,用PBS溶液轻柔洗涤骨骼肌细胞一次,以去除残留培养基成分。

  • 加入1 mL 0.125%胰蛋白酶溶液至培养瓶中,将其放入37℃培养箱内消化2-3分钟,观察骨骼肌细胞逐渐脱落。

  • 当骨骼肌细胞大部分脱落后,加入等体积的培养基中和胰蛋白酶作用。

  • 消化后的骨骼肌细胞转入离心管,以400-1000 RPM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后用新鲜培养基重悬。

  • 按细胞浓度为0.5 × 10⁶ cells/mL,将骨骼肌细胞悬液接种至新T25培养瓶中,并继续在37℃、5% CO₂条件下培养。

细胞冻存

  • 配制冷冻液,常用配方为60%基础培养基、30%胎牛血清、10%DMSO,或选用无血清冻存液。

  • 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骨骼肌细胞,在对数生长期进行收集操作。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留下细胞沉淀。

  • 用冷冻液将骨骼肌细胞重悬,浓度调节至1-5 × 10⁶ cells/mL。

  • 将骨骼肌细胞悬液分装至冻存管中,封口后置于-80℃冷冻盒中,降温12-16小时。随后,将冻存管迅速转移至液氮中长期保存。

相关资料

原代细胞和细胞类型
原代细胞培养更接近于体内细胞的生理状态,并能生成更多代表生命系统的相关数据。原代培养物由从...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马度米星铵致H9c2细胞和C2C12骨骼肌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2015年
摘要:探讨马度米星铵对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H9c2和C2C12细胞作为模型...
L6大鼠成肌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 获取原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年第2期|313-316|共4页
摘要:...素+血管紧张素Ⅱ组(P < 0.05).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在骨骼肌细胞中通...
LTBP2在镉致16HBE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 2019年收藏 |
摘要:...作用:氧化应激、抑制DNA损伤修复、DNA异常甲基化、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控...
查看完整内容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