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原代细胞)
- 来源:肺组织
- 细胞特征:贴壁, 上皮细胞样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具有再生和修复能力,能分裂并分化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维持肺泡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于实验大鼠的正常肺组织,分离时需遵循一定的鉴定标准和纯度要求。在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方式为铺路石状或不规则,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肺泡组织中的一种关键细胞类型,主要功能是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并参与呼吸气体和免疫防御。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性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功能: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预防肺泡萎陷,参与气体交换和免疫防御。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重要性:在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肺纤维化和药物研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特征: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包括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和功能,以及细胞在肺泡结构中的位置和数量比例。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参数表
产品名称 |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原代细胞) |
种属 | 大鼠 |
组织来源 | 正常肺组织 |
形态 | 铺路石状细胞样,不规则细胞样 |
生长特征 | 贴壁生长 |
传代比例 | 1:2 传代 |
完全培养基配置 | 基础培养基 500 ml,生长添加剂 5 ml,胎牛血清 10 ml,双抗 5 ml |
倍增时间 | 每周 2 至 3 次 |
换液频率 | 2-3 天换液一次 |
培养条件 | 气相:空气 95%,二氧化碳 5%;温度:37°C;培养箱湿度:70%-80% |
冻存条件 | 冻存液:90% FBS,DMSO 10%;或使用非程序冻存液 |
细胞检测 | 肺表面活性蛋白A (SP-A) 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细胞纯度可达 90%以上 不含有 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
培养基类型 | M199 |
添加因子 | 胎牛血清 (FBS)、青霉素 (Penicillin)、链霉素 (Streptomycin) 等 |
细胞简介 |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小的立方形细胞,占上皮细胞的 60%左右,占所有肺细胞的 15%左右,但仅覆盖 5%的肺泡表面,位于小内皮和间质细胞、大的巨噬细胞和Ⅰ型细胞之间。 |
细胞功能 | 主要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参与气体交换和免疫防御,具有再生和修复能力,能分裂并分化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
应用 | 用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肺纤维化及药物研发,模拟肺部生理过程,了解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 |
注意事项 | 仅限于科学研究使用,不可作为动物或人类疾病的治疗产品使用。 |
培养教程
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培养
观察与准备
当细胞达到 80% 汇合时,准备进行传代培养。
拆下封口膜的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静置 3-4 小时,以稳定细胞状态。
细胞传代
吸出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 PBS 清洗细胞一次。
添加 0.25% 胰蛋白酶消化液至培养瓶中,37℃温浴 3 分钟左右。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吸弃消化液,再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
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按 1:2 适当的比例进行接种传代。
补充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 5ml,放入 37℃,5%CO2 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细胞培养与观察
待细胞完全贴壁后,进行培养观察。
每隔 2-3 天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
细胞形态特征
原代培养过程中,约 36 小时即可出现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三角形生长缓慢。
换液后细胞增殖明显,出现以梭形为主的多种形态,10-14 天 70%-80% 可融合达到传代标准。
传代细胞形态单一,呈梭形或扁平型,增殖至细胞融合时呈漩涡状和放射状排列。
注意事项
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细胞污染。
消化液的浓度和时间要控制好,以确保细胞活力和完整性。
传代时,注意观察细胞状态,避免过度消化或细胞污染的发生。
培养皿和培养基的选择要符合细胞的生长需求,保证培养环境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健康生长。
相关资料
- 人胚肺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 人类胚胎肺细胞和干细胞是两种细胞类型,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包括来源、特性和用途...
- 利用NCI-H129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癌症研究
-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大多数病例...
- 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
- 由于正常和患病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对数量有限、供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其有限的增殖能力,正常...
-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 云锡矿粉离体诱导永生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 TN细胞恶性转化 《中国职业医学》 2011年04期
- 摘要:目的建立本实验云锡矿粉(无氡)诱导永生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恶性转化模型,观...
- LPS诱导大鼠肺泡上皮细胞RLE-6 TN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16年12期
- 摘要:目的:利用脂多糖( LPS)刺激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RLE-6TN建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 PI3KC3/Beclin1复合物对染矽尘NR8383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年09期
- 摘要:探讨PI3KC3/Beclin1复合物在染矽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自噬中的调控...
- 纳米二氧化铈对大鼠肺泡巨噬NR8383细胞、大鼠肺泡上皮细胞RPAEpiC的作用研究
- 摘要:本实验以大鼠肺巨噬细胞NR8383、大鼠肺泡上皮细胞RPAEpiC为研究对象,对纳米氧化铈...
- 基于THP-1与MRC-5细胞模型的丹酚酸B与丹参酮ⅡA抗肺纤维化作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年
- 摘要:...困难和正常肺功能丧失等。PF发病演变可分为氧化应激、肺泡炎和纤维化阶段。丹参主要含有...
- 查看完整内容 >
上一篇:大鼠原代细胞 前列腺上皮细胞
下一篇:原代大鼠表皮角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