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
- 来源:呼吸道
- 细胞特征:贴壁 , 上皮细胞样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可传1-2代,具体传代次数可能因实验条件而异
原代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是从大鼠的呼吸道组织中分离,用于研究呼吸道生理和病理机制。
呼吸道上皮细胞属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在呼吸道的内表面。看起来像复层上皮,但实际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底部都附着在基膜上,属于单层上皮。上皮表面有纤毛,而杯状细胞则分泌粘液。纤毛的摆动帮助清除包裹在粘液中的细菌和其他颗粒,从而保护呼吸道。
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特性
细胞形态: 上皮细胞样,表现出典型的柱状、杯形、梭形和锥形细胞。
生长特性: 贴壁生长,适合在标准的细胞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传代能力: 可传1-2代,具体传代次数可能因实验条件而异。
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 | 原代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 |
细胞来源 | 大鼠呼吸道 |
细胞分离方法 | 多次胶原酶消化和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筛选 |
细胞纯度 | ≥90% |
细胞活性 | 良好 |
细胞形态 | 柱状、杯形、梭形、锥形等 |
细胞表面特征 | 纤毛、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纤毛摆动将细菌移动至消化道 |
培养条件 | 温度:37℃;空气95%,CO2 5%;贴壁生长 |
培养基成分 | 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传代能力 | 可传1-2代 |
消化液 | 0.25%胰蛋白酶 |
包被条件 | 鼠尾胶原Ⅰ(2-5μg/cm²) |
质量控制 | 无细菌、真菌、支原体、HIV-1、HBV、HCV等污染 |
生长特性 | 贴壁 |
培养液换液频率 | 每2-3天 |
换液方法 | 丢弃旧培养液,加入新的培养液 |
细胞转移 | 传代时,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 |
培养教程
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培养步骤
1. 培养器具和试剂准备:无菌培养箱、离心管、移液器、吸头、细胞培养瓶(T25瓶)、吸管等、细胞培养基
2. 培养基预热: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预热。
3. 细胞解冻:取出冻存的细胞培养瓶,迅速放入37℃水浴中,轻轻摇晃至细胞完全解冻。
4. 细胞传代:将解冻后的细胞转入新的细胞培养瓶中,根据需要调整细胞密度和培养基体积。
5.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确保培养基中空气95%,CO2 5%的气相。每2-3天进行一次培养基更换。
6. 细胞传代:当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使用0.25%胰蛋白酶对细胞进行消化,并将细胞传代至新的细胞培养瓶中。
7. 细胞包被:在需要时,使用鼠尾胶原Ⅰ进行细胞包被处理,以促进细胞的贴壁和生长。
8. 培养记录:记录细胞培养的过程和细胞状态变化,包括细胞密度、形态、健康状况等。
相关资料
- 16hbe细胞和Beas2b细胞的区别
- 16HBE细胞和BEAS-2B细胞都是常用的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系,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原代细胞)
下一篇:大鼠原代细胞 前列腺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