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电话
021-52237832
网站首页 > 细胞系 > 人源细胞系 > 感觉系统 > > MUM2B细胞(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
MUM2B细胞(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货号:STM-CL-5452 规格:1×10⁶cells/T25培养瓶或1mL冻存管

MUM2B细胞(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 热销

  • 来源:人眼色素层黑色素瘤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 ,多角细胞样
  • 培养基:1640+10% FBS+1% P/S+20mM Hepes
  • 其他:MUM2B细胞为“侵袭性”模型,倾向于表达与细胞迁移、侵袭相关的分子标志,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调控网络等在体外表型中的体现
价格:¥ 1,300.00
提供STR鉴定报告
友情提示:本库细胞资源的部分背景和功能特性等相关信息来源于官方数据库及公开文献的检索结果,仅供参考。

MUM2B细胞(亦称MuM-2B或MUM-2B细胞)是一株来源于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的高度侵袭性人源肿瘤细胞系。MUM2B细胞最初取自一名女性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经长期体外培养获得稳定传代的细胞群体。形态上,MUM2B细胞多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具明显贴壁生长特征,属于典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模型之一。

MUM2B细胞广泛用于研究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侵袭、转移及信号调控机制。MUM2B细胞其高度侵袭性使其成为探索肿瘤细胞迁移、基质降解及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的重要工具。研究者常利用MUM2B细胞系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靶向治疗策略评估以及耐药机制分析。

在分子水平上,MUM2B细胞常用于探讨黑色素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关键信号通路(如MAPK与PI3K/AKT)的活性状态,从而揭示肿瘤生长及侵袭的分子基础。MUM2B细胞常与其他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如MUM-2C、OCM-1A等)联合使用,以比较不同亚型间的生物学差异与药物反应谱。

MUM2B细胞特性特征

  • MUM2B细胞呈多角形、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符合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的一般形态学特征

  • MUM2B细胞表达黑色素瘤相关信号通路(如MAPK/PI3K-AKT等)的活性与调控

  • MUM2B细胞可用于研究与侵袭性、转移潜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基因调控网络,以及治疗靶点相关的分子改变

  • MUM2B细胞用于研究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侵袭性、转移潜能及药物敏感性等。

  • MUM2B细胞用来评估抗肿瘤药物和靶向治疗对MUM2B的体外抑制效果,以及探索药物组合策略的潜在效用

  • 与其他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相比,MUM2B细胞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可能展现出特定的表型标志物组合,适用于对比分析

MUM2B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参数表

细胞名称MUM2B细胞(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
别名MuM-2B、MUM-2B、MuM-2B
种属人,女性(Homo sapiens)
细胞类型黑色素瘤细胞(上皮样/多角形)
组织来源人眼脉络膜色素层黑色素瘤
来源方式来自患者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经原代培养与传代获得
分类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模型细胞系
典型形态多角形贴壁细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含色素颗粒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具明显侵袭性和迁移能力
培养基1640+10% FBS+1% P/S+20mM Hepes
培养条件37℃;5%CO₂浓度;95%饱和湿度
培养容器T25/T75培养瓶、6孔/96孔板等标准容器
传代比例建议 1:3~1:5,每3–5天传代一次
消化液0.25% Trypsin-EDTA(或0.05%低浓度版本)
传代时间参考达到80–90%融合度时传代
冻存液配方90% FBS + 10% DMSO
解冻方法37℃水浴快速融化,立即稀释后接种
运输方式干冰或液氮气相冷链运输
驱动基因含 GNAQ/GNA11 典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突变背景
信号通路MAPK/ERK、PI3K-AKT、YAP、Hippo 通路活性显著
分子标志物MITF、TYR、SOX10、gp100、Melan-A阳性
上皮/间质特征E-cadherin低表达,N-cadherin、Vimentin上调
侵袭相关标志物MMP2、MMP9、Snail、Twist等上调表达
染色体倍体异倍体(非整倍体),存在结构异常
分子生物学用途转录组分析、信号通路研究、耐药机制研究
肿瘤表型高度侵袭性与迁移能力
黏附特征强贴壁性,易形成单层细胞膜片
增殖速率约24–36小时倍增
肿瘤原位模型可用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小鼠)
细胞周期特征典型G1/S分布,受MAPK活性调控
凋亡响应对多种药物(如MEK抑制剂)表现敏感
研究方向肿瘤侵袭、转移、信号通路干预、药物耐受机制
药物筛选靶向MEK、AKT、PI3K、YAP等通路抑制剂
联合用药研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放疗联合效应分析
对照细胞系建议与MUM-2C、OCM-1、92.1等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比较
下游实验应用Western blot、qPCR、RNA-seq、Transwell迁移、体内成瘤模型
生物安全等级BSL-2
使用限制仅限科研用途(Research Use Only)
伦理要求不得用于人体诊断、治疗或转基因临床实验
废弃物处理按照BSL-2实验室生物废弃物标准处理
推荐培养周期传代不超过30次以维持遗传稳定性
注意事项避免污染、定期STR验证、监测细胞形态与增殖状态


培养教程

MUM2B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培养教程

MUM2B细胞的复苏(Thawing of MUM2B Cells)

  • 在复苏 MUM2B细胞 前,提前将 RPMI-1640 培养基(含10% FBS与1%青链霉素/链霉素)预热至37℃。准备好T25培养瓶并加入5 mL完全培养基备用。

  • 将冻存管从液氮罐中取出后,立即置于37℃水浴中快速摇动,使 MUM2B细胞 在约1分钟内完全融化。避免水进入冻存管。解冻后用75%乙醇擦拭管外壁以保证无菌。

  • 将细胞悬液缓慢加入含完全培养基的离心管中,1,000 rpm离心5分钟去除DMSO。弃上清后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并接种于T25培养瓶中。置于37℃、5% CO₂培养箱中培养。12–24小时后观察 MUM2B细胞 的贴壁情况,待细胞完全贴壁后更换新鲜培养基。

复苏注意事项

  •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37℃水浴中,以免影响 MUM2B细胞 活力。

  • 初次培养时不建议立即传代,应让细胞充分恢复生长状态。

  • 复苏后前3天不建议频繁换液,以稳定贴壁与形态。

MUM2B细胞的传代(Subculture of MUM2B Cells)

  • 当 MUM2B细胞 融合度达到80–90%时进行传代。过度融合可能导致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速度下降。

  • 吸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一次以去除血清残留。

  • 加入0.25%胰蛋白酶-EDTA溶液覆盖细胞表面,于37℃孵育1–3分钟。

  • 轻轻敲击瓶壁促使细胞脱落后,立即加入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 将细胞悬液离心(1,000 rpm,5分钟),弃上清后重悬。

  • 按1:2至1:4比例分种至新瓶中,补足培养基继续培养。

  • MUM2B细胞 对消化时间较敏感,过度胰酶处理会影响细胞活性。

  • 建议每次传代后记录细胞状态、形态与代次。

  • 若形态或增殖速率发生异常,应对支原体污染进行检测。

  • 建议每2–3天更换培养基一次,维持 MUM2B细胞 的稳定生长状态。

MUM2B细胞的冻存(Cryopreservation of MUM2B Cells)

  • 选择状态良好、对数生长期的 MUM2B细胞 进行冻存。细胞需贴壁生长良好,无污染及形态异常。

  • 常用冻存液为:90%完全培养基 + 10% DMSO。若需长期保存,可选用含FBS比例更高的冻存液以增强保护。

  • 消化并收集细胞后,离心去除上清。

  • 将细胞重悬于预冷冻存液中,细胞浓度控制在1×10⁶~5×10⁶ cells/mL。

  • 将细胞分装入无菌冻存管中,每管1 mL。

  • 放入程序降温盒中(–1℃/min降温速率),置于–80℃冷冻过夜。

  • 次日转入液氮罐中长期储存。

冻存注意事项

  • DMSO具有细胞毒性,操作需迅速,防止长时间暴露。

  • 记录冻存日期、批次及代次,确保 MUM2B细胞 可追溯性。

  • 建议定期复苏部分冻存管,确认细胞活力与遗传一致性。

培养补充说明

  • MUM2B细胞 在长期培养中可能出现侵袭性增强或形态轻微变化,应定期监测。

  • 每10次传代建议进行STR鉴定与形态比对,保证模型稳定性。

  • 若用于药物筛选或信号通路研究,需保持一致的培养批次与传代条件,以确保实验重复性。

相关资料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AmelogeninX
CSF1PO10,11
D3S135816
D5S81811,12
D7S82012
D8S117913
D13S31711
D16S5398,12
D18S5115
D21S1130
FGA20,21
TH018,9.3
TPOX11
vWA16,17

参考文献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2017年22期
摘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黑...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中侧群细胞的分离及其耐药性初探 现代免疫学 > 2011年4期
摘要:利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技术,我们分选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中的侧群细胞(SP细胞)和...
大黄素对黑素瘤细胞B16F10迁移的影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年06期
摘要: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能力及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
羟喜树碱对黑素瘤B16F10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药学服务与研究 > 2022年1期
摘要:目的:观察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黑素瘤B16F10...
溴隐亭促进大鼠泌乳素瘤MMQ细胞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对MMQ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重庆医科大学
摘要:目的:探讨溴隐亭在大鼠泌乳素瘤MMQ细胞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在MMQ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方...
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