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原代细胞)
- 来源:滑膜组织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 , 成纤维细胞样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RSyF可以表达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
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Rat Synovial Fibroblasts, RSyF)是从大鼠滑膜组织中分离得到的贴壁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
滑膜组织位于关节腔内面,是关节囊内层的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由靠近关节腔的细胞层(内腔层)和富含血管的内膜下层组成。滑膜是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滑液,滑液中含有透明质酸、蛋白多糖和润滑蛋白等成分,可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保护软骨组织,同时参与关节腔内物质交换和代谢过程。滑膜细胞是滑膜组织的主要细胞群体,嵌入在颗粒状无定形基质中,按功能和形态分为A型(巨噬样细胞)、B型(成纤维样细胞)和C型(树突细胞样细胞)。其中,B型细胞是主要成分,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参与滑液成分的分泌,并在炎症和关节退变中发挥关键作用。
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广泛用于研究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特别是滑膜炎症在疾病中的作用;在抗炎药物和抗风湿药物的研发中也是重要工具。
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特性特征
滑膜细胞类型: 滑膜包含多种细胞,包括A型(巨噬细胞样)和B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 RSyF细胞属于B型滑膜细胞,也称为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
产生滑液成分: 与关节腔的吸收和血液/滑液交换有关.
参与炎症反应: 能够增生,不受支持物生长的限制,并分泌大量的效应分子来促进炎症和关节损坏.
作为效应因子: 构成自分泌和旁分泌网络中的效应因子.
Vimentin阳性: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呈阳性.
CD68阴性: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显示CD68表达为阴性.
主要细胞类型: 是类风湿关节炎(RA)炎性增生的滑膜中主要的细胞类型.
代谢变化: 在炎性因子微环境的刺激下,SF活化并分化为侵袭性亚型,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
潜在应用:用于研究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估抗风湿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滑膜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关节病中的作用和影响
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 | 原代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 (Rat Synovial Fibroblasts, RSyF) |
组织来源 | 滑膜组织,实验动物正常关节组织 |
细胞类型 | B型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FLS) |
细胞形态 | 成纤维细胞样,梭形 |
细胞生长方式 | 贴壁培养 |
细胞纯度 | 高于90%(Vimentin 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梭形的细胞占0.95以上 |
细胞传代 | 原代培养初期FLS细胞增殖缓慢,传代至第3代之后增殖速度明显加快,第5代之后的FLS细胞增殖变慢 |
细胞老化 | 第5代之后的细胞开始老化,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有的细胞开始皱缩为类圆形,细胞内出现空泡,细胞间隙增大 |
是否含有病原体 | 不含有 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 |
实验动物 | 2月龄雄性SD大鼠 |
推荐培养基 | 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培养环境 | 37℃,5% CO2,饱和湿度 |
诱导焦亡 | 加入LPS(3 μg/mL)诱导12 h, 再以ATP(3 mmol/L)处理4 h |
主要功能 | 分泌滑液,参与关节活动 |
应用 | 关节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细胞功能研究 |
相关疾病 | 骨关节炎 (OA)4,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
分泌细胞因子 | 效应分子,促进炎症和关节损坏 |
分布 | 嵌入在颗粒状无定形的基质中 |
表达特征 | Vimentin表达为阳性,CD68几乎不表达为阴性; 能够表达和分泌TNF-α和IL-1β等促炎性细胞因子; 表达高水平的Bcl-2(抗凋亡蛋白); 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ro-caspase-3表达量增加 |
表达谱 | 表达HMGB11 |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AA模型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较正常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 |
培养教程
原代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教程
RSyF细胞的复苏
使用RSyF细胞专用培养基,如无专用培养基,可选用含高糖DMEM培养基,补充10%胎牛血清(FBS)和1%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
将培养基置于37℃水浴中预热备用。
从液氮罐中取出RSyF细胞冻存管,迅速置于37℃水浴中解冻,轻轻摇晃,整个过程控制在1-2分钟内完成。
解冻后,迅速将细胞转移至无菌操作台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
将解冻后的RSyF细胞悬液转移至含5 mL预热完全培养基的离心管中,以1000 rpm离心5分钟。
离心后小心吸除上清液,保留细胞沉淀。
用1 mL完全培养基轻轻重悬细胞,避免产生气泡。
将细胞悬液转移至T25培养瓶,补充5 mL完全培养基,确保RSyF细胞均匀分布。
将培养瓶置于37℃、5% CO₂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24小时后更换培养基,去除死细胞及残余冻存液。之后每2-3天更换培养基,定期观察RSyF细胞的生长情况。
RSyF细胞的传代
传代所需材料包括胰蛋白酶(0.25%)、PBS缓冲液、完全培养基(含10% FBS)。
胰蛋白酶和PBS需提前预热至37℃。
当RSyF细胞汇合度达到80%-90%时,开始传代操作。
用PBS清洗细胞一次,去除残余培养基。
加入适量胰蛋白酶,使其覆盖细胞单层,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1-3分钟,观察细胞变圆、脱落。
加入2倍体积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轻轻吹打细胞悬液,确保细胞分散均匀。
将RSyF细胞悬液转移至离心管中,以1000 rpm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液。
用适量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密度至适合传代的浓度。
按1:2或1:3的比例将RSyF细胞悬液分装至新的培养瓶中,补充适量培养基。
将培养瓶置于37℃、5% CO₂培养箱中培养,直至细胞达到下一次传代条件。
RSyF细胞的冻存
配制冻存液:基础培养基(如DMEM): FBS : DMSO = 8:1:1。DMSO终浓度为10%。
消化并收集对数生长期的RSyF细胞,离心后用冻存液重悬细胞沉淀,调整密度至1×10⁶ - 1×10⁷个/mL。
将细胞悬液分装至冻存管,每管1 mL,做好标记(细胞名称“RSyF细胞”、日期、批号等)。
使用程序降温盒将冻存管置于-80℃冰箱中,缓慢降温至-80℃(约1℃/分钟),过夜保存。
第二天,将冻存管转移至液氮罐中长期储存。
相关资料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
下一篇: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