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V2小胶质细胞(小鼠小胶质细胞系)
- 来源:BV2细胞系是源自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永生细胞系,是通过感染携带癌基因v-raf/v-myc的逆转录病毒J2来获得永生化的
- 细胞特征:半贴半悬 , 上皮细胞样
- 培养基:生长培养基: DMEM+10%FBS+1%P/S
- 其他:该细胞为半贴半悬细胞,请注意离心收集细胞悬液;请勿直接倒掉细胞培养液。
BV2细胞是一种源自C57BL/6小鼠的小胶质细胞系,经过携带v-raf和v-myc癌基因的J2逆转录病毒的感染永生化。bv2细胞表达细胞核v-myc和细胞质v-RAF癌基因,以及其表面的env-gp70抗原,其独特的特征包括保留了原发性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使其成为研究神经退行性变和大脑炎症的理想模型。
在神经退行性变、毒理学和免疫学中,特别是在像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关注焦点。BV2细胞作为一种小胶质细胞样细胞系,通过提供连续和可重复的小胶质细胞来源,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其表达的v-raf/v-myc基因使得BV2细胞表现出增强的代谢和生长能力,是研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的理想选择。
最近的研究对BV2细胞作为原代小胶质细胞替代品的适用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尽管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BV2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与小胶质细胞的反应略有差异,但它们仍表现出对一氧化氮的正常调节和对IFN-γ的功能反应。BV2细胞还能有效刺激其他神经胶质细胞,导致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这些特性使得BV2细胞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为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BV2细胞优点:
原代小胶质细胞特征:BV2细胞表达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如F4/80、CD11b和Iba1,使其成为研究小胶质细胞功能和反应的理想模型之一。
永生化:BV2细胞是永生化的细胞系,能够持续生长,为长期细胞培养实验提供了便利。
BV2细胞局限性:
小鼠来源:作为小鼠源性细胞系,BV2细胞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适用性可能受到限制。
体外模型的局限性:尽管BV2细胞是体外模型的理想选择,但其可能无法完全复制体内大脑中小胶质细胞的复杂特征,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需谨慎考虑。
BV2细胞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具有多种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BV2细胞被广泛用于研究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炎症反应研究:BV2细胞适用炎症反应研究。
信号通路研究:BV2细胞可用于研究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
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利用BV2细胞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不同化合物对神经保护机制的影响。
BV2小胶质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 | BV2 (小鼠小胶质细胞) |
细胞别称 | BV-2 |
物种来源 | 小鼠 |
组织来源 | 脑 |
来源 | 小胶质细胞;雌性;C57BL/6 |
形态 | 圆形/上皮细胞样;多形型 |
细胞类型 | 转化细胞系 |
生长特性 | 半贴壁细胞 |
生物安全等级 | 2 |
培养条件 | DMEM + 10% FBS + 1% P/S |
培养环境 | 空气 (95%);二氧化碳 (CO2,5%);37℃ |
细胞简介 | BV2细胞源自C57BL/6小鼠小胶质细胞,是由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转染v-raf/v-myc基因而永生化的细胞系。 保留了小胶质细胞的多种形态、表征和功能特征。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V2细胞为MAC1、MAC2阳性,而MAC3、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 半乳糖脑苷脂为阴性。 |
细胞直径 | 10-15μm |
污染检测 | 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检测为阴性 |
培养周期 | 48-72小时 |
传代比例 | 1:3-1:6,每2-3天换液一次 |
冻存条件 | 60%基础培养基 + 30% FBS + 10% DMSO,液氮储存 |
细胞用途 | BV2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炎症等相关疾病的体外模型, 以及原发性小胶质细胞的替代模型系统。 |
细胞数量规格 | T25培养瓶,1×10^6cells |
收录 | 武汉大学典藏中心 CCTCC |
培养教程
BV2细胞培养与传代详细说明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使用MEM培养基,含有10% FBS(胎牛血清)、1% P/S(青霉素/链霉素)、1% Sodium Pyruvate 100 mM Solution。
在37摄氏度、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定期检查培养基的酸碱度,确保细胞处于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传代比例和频率:
传代比例通常为1:3至1:6之间。
每2-3天进行一次换液和传代,以保持细胞的良好状态和生长活力。
传代步骤:
使用移液器将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吸出,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
用PBS润洗细胞,然后将PBS吸出并与前一步的培养基混合。
向培养瓶中加入胰酶,轻轻晃动使其均匀分布,然后将培养瓶放回培养箱中,在37摄氏度下静置消化1-2分钟。
观察细胞的消化情况,当绝大多数细胞变圆并开始脱落时,用手掌心拍打瓶底,然后立即将培养瓶取出,加入适量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
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离心管中,以1200 rpm的速度离心3分钟。
弃去上清液,加入新鲜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沉淀,并根据传代比例将细胞分装到新的培养瓶或皿中。
最后,轻轻吹几下培养瓶,使细胞均匀分散,然后将其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BV2细胞培养的难点和注意事项:
形态不均一:
BV2细胞呈半贴壁生长,形态不规则,同时存在贴壁和悬浮细胞。圆形细胞的数量和状态变化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程度,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生长速度快:
BV2细胞生长速度较快,对培养基的消耗也较快。需要密切关注细胞状态,及时换液和传代,以避免细胞过度生长或停滞不长。
对pH敏感:
BV2细胞对培养基的pH敏感,过酸或过碱的培养基可能导致细胞状态变差。需要定期检查培养基的酸碱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细胞状态变化:
BV2细胞容易出现形态和状态的变化,如分化、聚团等。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条件,避免细胞状态的不稳定影响实验结果。
传代技巧:
BV2细胞传代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的分离和收集技巧,以避免细胞损伤或污染,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健康。
相关资料
- 胶质瘤细胞裸鼠成瘤模型
- 胶质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脑肿瘤,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胶质瘤细...
-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STR点位信息
Mouse STR 4-2 | 20.3 |
Mouse STR 5-5 | 17 |
Mouse STR 6-4 | 17.3 |
Mouse STR 6-7 | 15 |
Mouse STR 12-1 | 16 |
Mouse STR 15-3 | 22.3,23.3,24.3 |
Mouse STR 18-3 | 16,17 |
Mouse STR X-1 | 27 |
参考文献
- 基于BV2小胶质细胞极化探索片仔癀抗炎机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0年5期
- 摘要:目的:从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极化角度探索片仔癀(PTH)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
- 脂多糖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中的竞争性内源RNA表达谱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年
- 摘要:...之一,它严重增加了医疗费用,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小胶质细胞活化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
- NLRP3炎症小体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BV2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江苏大学》 2021年
- 摘要:...致命的细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小胶质细胞作为单增李斯特菌在中枢神经...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 2018年
-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神经...
- 查看完整内容 >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