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电话
021-52237832
网站首页 > 原代细胞 > 大鼠原代细胞 > 免疫细胞 >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原代单核细胞)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原代单核细胞)货号:STM-CE-3503 规格:5×10⁵cells/T25细胞培养瓶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原代单核细胞)

  • 来源:皮肤组织
  • 细胞特征:悬浮,圆形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抗原递呈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多能免疫细胞
价格:¥ 3,200.00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at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rat PBMCs)是大鼠外周血中分离获得的具有单一核结构的免疫细胞群体,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调控和组织修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Ficoll-Paque等分离介质,通过离心将红细胞和粒细胞沉降,而在血浆与分离液界面富集的即为PBMCs细胞。

在实际应用中,外周血除作为普通血液成分外,也可通过促动员手段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入血液循环,从而作为干细胞来源被采集和分离,这一策略在“生命方舟”等研究项目中曾得到广泛应用,并推动了“外周血”作为干细胞来源的新概念的提出。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特性特征

  • 细胞组成:属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群体,包含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单核细胞是大颗粒的免疫细胞。

  • 形态特征:单核细胞表现为中等至大型的圆形细胞,具有单一椭圆形或肾形核,胞质丰富。

  • 功能特性:具备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是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细胞,能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 来源稳定: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等经典方法,从大鼠的外周血样本中稳定分离获得。

  • 免疫活性强:在炎症反应、免疫监视和组织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

  • 细胞表面标志物:单核细胞特异性表达CD14(LPS受体)、表达其他免疫相关分子如CD11b、CD68、MHC II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

  • 细胞因子分泌:能分泌多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

  • 受体表达: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s),可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启动免疫反应。

  • 抗原提呈能力:高表达MHC II分子,具备抗原递呈能力,能激活T细胞。

  • 基因表达谱:表达与免疫调节、信号转导、细胞迁移和分化相关的基因。典型基因如CD14、CD68、CCR2、IL1B、TNFA等高度表达。

  • 分化潜能:可表达调控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的转录因子,如PU.1、IRF8等。

  • 应激反应基因:在激活状态下,调控细胞因子合成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

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原代单核细胞,Rat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Rat PBMCs)
英文名称Rat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细胞来源实验大鼠外周血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
细胞类型单核细胞,是PBMCs中重要免疫细胞之一
细胞形态中大型圆形细胞,核椭圆或肾形,胞质丰富
细胞纯度取决于分离方法,纯化单核细胞可达80%-95%
细胞活力复苏后活力一般高于85%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培养温度37℃
培养气体环境5% CO₂,95%空气湿度
培养方式悬浮培养为主,生物兼容性培养器皿或纤维连接蛋白涂层促进贴壁
传代比例1:2至1:3,原代细胞传代次数有限,建议尽早使用
传代方法悬浮细胞轻柔吹打分散,无酶或轻微酶消化
培养周期一般使用期7天以内
表面标志物CD14+(单核细胞标志),CD11b+,CD68+,MHC II表达
分泌因子TNF-α、IL-1β、IL-6、IL-10、TGF-β等
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TLR2、TLR4等),Fcγ受体
转录因子PU.1、IRF8等参与单核细胞分化和功能调控
典型基因CD14、CCR2、IL1B、TNFA、IL6、PTGS2(COX-2)等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高表达促炎和调节性细胞因子基因,反映免疫活化状态
免疫功能抗原吞噬、抗原递呈、细胞因子分泌、调节炎症
分化能力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应激反应对病原体刺激快速响应,调控免疫信号通路
生物安全等级BSL-1
污染检测不含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真菌及酵母感染
细胞密度复苏后建议培养起始密度0.5-1×10^6 cells/mL
细胞冻存浓度5-10×10^6 cells/mL
复苏操作37℃水浴迅速解冻,移入预热培养基中离心洗去DMSO,轻柔悬浮培养
冻存操作90% FBS + 10% DMSO冻存液,程序降温约1℃/分钟降温至-80℃,后液氮保存
传代注意事项不建议长期传代,过长培养时间或多次传代可能导致功能减退
主要用途免疫学研究、炎症模型、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细胞功能检测等
供应形式活细胞悬液、冻存细胞
运输条件活细胞常温运输,冻存细胞干冰运输
备注

由于原代单核细胞对培养条件较敏感,建议根据实验具体需求适当调整培养基成分和添加特定细胞因子(如M-CSF促进分化)。

细胞纯度和活力受分离方法和操作技术影响较大,分离后应尽快培养或冻存以保证细胞质量。

培养教程

原代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教程

PBMC细胞的复苏流程

  • 迅速将冻存的PBMC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立即放入37℃水浴中,轻柔摇晃1–2分钟;

  • 解冻至仅余少量冰晶时,立刻转移至离心管中,避免DMSO对细胞造成毒性。

  • 加入10 mL预温完全培养基稀释细胞,1000 rpm离心5分钟;

  • 弃上清后,以5 mL新鲜培养基轻柔重悬PBMC细胞。

  • 将PBMC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于37℃、5% CO₂培养箱中静置孵育;

  • 培养24小时后可更换一部分培养液,去除死细胞和碎片,稳定悬浮或贴壁状态。

PBMC细胞的传代培养

  • 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PBMC细胞的形态与密度,若细胞密度达到0.5–1×10⁶ cells/mL,且活性良好,则可考虑传代。

  • 轻轻吹打培养液,使PBMC细胞均匀悬浮;

  • 收集细胞,1000 rpm离心5分钟,去除废液。

  • 用新鲜预热的完全培养基按1:2或1:3比例重悬PBMC细胞;

  • 接种至新培养瓶或孔板中,可视需要选用低吸附培养皿或涂层板(如纤连蛋白)促进贴壁。

  • 继续在37℃、5% CO₂湿润培养箱中培养,定期观察细胞状态并适时更换部分培养基。

PBMC细胞的冻存步骤

  • 选择活性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BMC细胞;

  • 离心收集细胞沉淀,弃去上清液。

  • 使用细胞计数板或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调整浓度至5×10⁶ ~ 1×10⁷ cells/mL。

  • 配制90%胎牛血清 + 10% DMSO的冻存液,4℃预冷。

  • 将PBMC细胞缓慢混入冻存液中,轻柔混匀,避免产生气泡;

  • 分装1 mL/管至已标记的冻存管中。

  • 将冻存管放入程序降温盒(如Mr. Frosty),-80℃缓慢降温过夜(约1℃/分钟)。

  • 第二天将冻存管转入液氮罐中储存,以维持PBMC细胞的长期生物活性。

附加建议

  • 培养基优化:可根据实验设计添加细胞因子(如M-CSF、GM-CSF)诱导PBMC细胞向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

  • 注意事项:PBMC细胞属于原代细胞,天然不具备无限增殖能力,建议仅在必要时进行有限传代。

  • 操作温和:PBMC细胞对剪切力较敏感,传代与离心操作需轻柔。

  • 实验规划:PBMC细胞生命周期有限,应根据实验时间点科学安排培养与使用。

相关资料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蛋白质组学及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 苏州大学
摘要:目的:探讨牛黄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蛋白质组学...
小鼠肺腺癌LA795细胞株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85年02期
摘要:...立S-450型扫描电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呈团块或单个散在分布,椭圆或不规则形...
查看完整内容 >

上一篇: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原代细胞)

下一篇:没有了

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

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

现在有优惠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