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细胞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dlbcl细胞)】
- 来源:腹水
- 细胞特征:悬浮细胞, 淋巴母细胞
- 培养基:RPMI-1640+ 10% FBS+ 1% P/S
- 其他:基因表达:表达B细胞标志物CD19、CD20、CD22等;不表达HLA-DR、HLA-DQ、IgM、IgD等分子
D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DLBCL细胞)是从一名45岁白人男性患者的腹水中分离出的B淋巴母细胞,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侵袭性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至50%。
DLBCL表现出快速增殖的特点,可能在淋巴结或其他器官(如脾脏、肝脏等)中形成肿瘤。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在60岁以上人群中,DLBCL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尽管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但许多患者在接受适当治疗后可以实现治愈。
DLBCL显示出高度的异质性。根据2016年WHO的分类,DLBCL包含多个亚型,其中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活化B细胞型(ABC)最为常见。
DB细胞系(dlbcl细胞)特性特征
抗原表达:CD19+;CD20+;CD22+;Hle-1+;CD21-;CD25-
不表达的抗原:HLA-DR、HLA-DQ、IgM、IgD
T细胞抗原受体:DB细胞不属于T细胞。
基因表达:表达免疫球蛋白基因,表明其B细胞来源。
对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基因组呈阴性,DB细胞不受EBV感染影响。
暴露于激活蛋白激酶C的佛波酯(PMA或PdBu)会导致DB细胞严重的生长抑制,表明其对某些刺激的敏感性。
通过用BM细胞周期素治疗21天,DB细胞成功治愈了之前的支原体污染。
DB细胞系(dlbcl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 | DB细胞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dlbcl细胞)】 |
细胞类型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DB细胞) |
来源 | 45岁白人男性患者腹水中分离的B淋巴母细胞 |
抗原表达 | CD19+、CD20+、CD22+、Hle-1+、CD21-、CD25- |
不表达的抗原 | HLA-DR、HLA-DQ、IgM、IgD、T细胞抗原受体 |
基因表达 | 免疫球蛋白基因 |
对EB病毒基因组的反应呈阴性 | |
细胞形态 | 大细胞,通常比正常B细胞大,细胞核较大 |
培养基 | RPMI-1640或其他适合B细胞的培养基 |
培养条件 | 37°C,5% CO₂,湿度控制 |
传代频率 | 每2-3天传代一次,依据细胞密度调整 |
细胞密度 | 通常维持在1×10^5至1×10^6细胞/mL |
培养时间 | 通常为7-14天,依据实验需求 |
生长抑制 | 暴露于激活蛋白激酶C的佛波酯(PMA或PdBu)会导致严重的生长抑制 |
支原体污染 | 用BM细胞周期素治疗21天治愈之前的支原体污染 |
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增殖能力 |
细胞凋亡 | 可能对凋亡信号通路敏感,影响细胞存活 |
临床特征 | 作为DLBCL的一种,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
培养教程
D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培养教程
DB细胞复苏
从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的DB细胞管,迅速放入37°C水浴中,轻轻摇晃,直至DB细胞完全融化(约1-2分钟)。
将融化的DB细胞悬液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加入9 mL预冷的RPMI-1640培养基,轻轻混匀。
以1000 rpm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DB细胞重悬
将离心后的DB细胞沉淀重悬于5 mL RPMI-1640培养基中,并加入10% 胶牛血清和1% 青霉素-链霉素。
将重悬后的DB细胞转移至培养瓶中,密封后放入37°C、5% CO₂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B细胞培养
每2-3天检查DB细胞状态,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当DB细胞密度达到1×10^6细胞/mL时,进行传代培养。
传代时,轻轻移除部分培养基,并加入新鲜的RPMI-1640培养基,以稀释DB细胞密度。
生长抑制实验
为研究DB细胞的生长抑制反应,可将其暴露于佛波酯(PMA或PdBu)中,观察DB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
支原体污染处理
如果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到DB细胞的支原体污染,可使用BM细胞周期素进行处理,通常需要21天的处理时间以彻底清除污染。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所有操作均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以确保无菌环境,防止DB细胞污染。
细胞密度:保持DB细胞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避免细胞过度拥挤或死亡,以维持细胞的健康状态。
培养基更换:定期更换DB细胞的培养基以去除代谢废物,提供新鲜的营养支持,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
生长监测:定期观察DB细胞的形态,确保其保持正常形态特征,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培养时间和周期
培养时间:DB细胞通常在37°C、5% CO₂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7-14天,具体时间根据实验需求和DB细胞的生长状态而定。
传代周期:当DB细胞密度达到1×10^6细胞/mL时,应及时进行传代培养。一般每2-3天检查一次DB细胞状态,并根据细胞密度决定是否传代。
细胞密度:在传代过程中,DB细胞应保持在1×10^5至1×10^6细胞/mL的浓度范围内,以确保细胞的健康生长。
相关资料
- 人淋巴母细胞的免疫功能及应用
- 人淋巴母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活跃状态的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关键...
-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Amelogenin | X,Y |
CSF1PO | 10,11 |
D2S1338 | 18,24 |
D3S1358 | 18 |
D5S818 | 11 |
D7S820 | 11 |
D8S1179 | 13,14 |
D13S317 | 11,12 |
D16S539 | 11 |
D18S51 | 15 |
D19S433 | 11,13 |
D21S11 | 29,31.2 |
FGA | 22 |
Penta D | 9,12 |
Penta E | 10 |
TH01 | 6,8 |
TPOX | 8 |
vWA | 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