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电话
021-52237832
网站首页 > 细胞系 > 人源细胞系 > 生殖系统 > 卵巢 > COV434细胞(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
COV434细胞(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货号:STM-CL-5359 规格:1×10⁶cells/T25培养瓶或1mL冻存管

COV434细胞(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

  • 来源:肾;用腺病毒5(Ad5)DNA转化;用腺病毒前区4质粒DNA转染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有聚团) , 上皮细胞样
  • 培养基:DMEM+ 2mM Glutamine+10% FBS+1% P/S
  • 其他:COV434细胞在FSH刺激下表现出增殖增加和17β-雌二醇分泌增加
价格:¥ 1,400.00
提供STR鉴定报告

COV434细胞系源自一名27岁女性患有转移性颗粒细胞癌患者的卵巢肿瘤。然而,后续研究表明,COV434细胞系可能实际来源于高钙血症型卵巢小细胞癌。
COV434细胞系的建立来自于患者的实体原发性肿瘤。COV434细胞系保留了许多天然颗粒细胞的特征和功能,包括二倍体、小卵泡样聚集体的生长特性,以及与天然卵丘细胞共培养时形成的细胞间缝隙连接。

COV434细胞特性特征

  • COV434细胞表达完整的FSH受体、缺乏LH受体、表达特定的凋亡分子标志物、表达TLR(toll样受体)

  • COV434细胞能分泌17β-雌二醇,并在FSH刺激下增加分泌、对FSH刺激有增殖反应、无黄体生成能力、保留了天然颗粒细胞的许多特征

  • 可能携带p53基因的R248Q热点突变

COV434细胞应用研究

  • 17β-雌二醇对颗粒细胞瘤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如果突变型p53(失活R248Q热点突变)作为癌症特异性药物靶点发挥作用

  • TLR(toll样受体)在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功能

COV434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COV434细胞(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
别称COV-434; COV 434
种属来源人;卵巢
细胞类型肿瘤细胞(卵巢颗粒瘤)
疾病类型卵巢颗粒瘤(可能为高钙血症型卵巢小细胞癌)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细胞形态上皮细胞样,多边形和纺锤形
保藏机构编号ECACC; 07071909
培养基DMEM + 10%胎牛血清 + 1%双抗
培养条件37℃,5% CO2,95%空气,70-80%湿度
换液/传代换液:2-3天;传代:4-6天;比例:1:2或1:3-1:5
消化时间3-5分钟
倍增时间每周2-3次
冻存液配方基础培养基+8%DMSO+20%FBS 或 90%FBS + 10%DMSO
安全等级BSL-1
用途限制仅供科研使用
支原体检测阴性
内毒素含量≤3 EU/mL
细胞描述从实体原发肿瘤建立的卵巢颗粒瘤细胞系
应用领域17β-雌二醇影响研究;突变型p53研究;TLR表达研究

培养教程

COV434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培养教程

COV434细胞的复苏

  • 将COV434细胞在37℃水浴中快速解冻1-2分钟。

  • 将细胞悬液转移到含预热培养基的离心管中。

  • 以1000rpm离心5分钟,去除冻存液。

  • 弃去上清液,用新鲜培养基重悬COV434细胞。

  • 将细胞转移到培养瓶中,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日常培养

  • 换液频率: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 观察: 观察COV434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形态(多边形和纺锤形)。

COV434细胞传代

  • 传代周期: 4-6天;传代比例: 1:3 - 1:5

  • 弃去旧培养基,用PBS洗涤COV434细胞1-2次。

  • 加入适量0.25%胰蛋白酶-EDTA溶液。

  • 将培养瓶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3-5分钟。

  • 显微镜下观察COV434细胞变圆并开始脱落。

  • 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

  • 轻轻吹打COV434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

  • 按照1:3 - 1:5的比例将细胞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

COV434细胞冻存

  • 冻存液配方: 基础培养基 + 8% DMSO + 20% FBS

  • 细胞密度: 1-2 × 10^6 cells/mL

  • 缓慢降温,将COV434细胞置于-80℃冰箱中过夜。

  • 次日转入液氮中长期保存。

注意事项

  • 支原体检测: 定期检测COV434细胞,确保结果为阴性。

  • 内毒素控制: 内毒素含量应控制在≤3 EU/mL。

  • 细胞生长控制: 避免COV434细胞过度生长,保持在对数生长期。

  • 无菌操作: 在所有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条件。

  • 细胞形态观察: 定期观察COV434细胞形态,确保细胞生长状态良好。

细胞特性观察

  • 小卵泡样聚集体: 关注COV434细胞是否形成小卵泡样聚集体。

  • 细胞间缝隙连接: 观察与天然卵丘细胞共培养时是否形成细胞间缝隙连接。

相关资料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AmelogeninX
CSF1PO10,11
D3S135815,19
D5S81810,11
D7S8208
D8S117913,14
D13S3178,12
D16S5399,12
D18S5110,15
D21S1128
FGA24,25
Penta D10,12
Penta E12
TH019.3
TPOX9,11
vWA16,18

参考文献

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