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EpiC-SV40细胞(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永生化)
- 来源:子宫内膜
- 细胞特征:贴壁生长 ,上皮细胞;SV40永生
- 培养基:HEEpiC-SV40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HEEpiC-SV40细胞通过转染SV40大T抗原基因进行永生化处理,使其能够在体外无限增殖
HEEpiC-SV40细胞系是从人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衍生的永生化细胞系,经过SV40病毒转染处理,能够在体外稳定传代至少20代以上。子宫内膜是子宫的内层,主要负责月经周期的调节和妊娠的支持。尽管经过永生化处理,HEEpiC-SV40细胞仍保留了原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多项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和某些功能标志。HEEpiC-SV40细胞系广泛应用于妇科和生殖生物学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模型系统。
HEEpiC-SV40细胞特性特征
HEEpiC-SV40细胞与原代细胞比较,基因表达基本不发生变化
HEEpiC-SV40细胞通过慢病毒转染SV40大T抗原基因实现永生化
SV40大T抗原可以抑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p53和Rb),使细胞逃避正常的衰老机制
HEEpiC-SV40细胞用于研究子宫内膜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尤其是在月经周期、妊娠及相关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
HEEpiC细胞SV40永生化参数表
细胞名称 | HEEpiC-SV40细胞(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永生化) |
细胞别称 | HEEpiC+SV40; HEEpiC(SV40) |
细胞来源 | 人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
永生化方法 | SV40大T抗原转染 |
细胞形态 | 上皮样,贴壁生长 |
传代能力 | 稳定传代20代以上 |
纯度 | 细胞角蛋白(PCK)阳性,纯度高于90% |
培养基 | RPMI 1640或低糖DMEM,含20%胎牛血清和5-10 nmol/L胰岛素 |
培养条件 | 气相:空气,95%;CO2,5% 温度:37℃ |
每周换液 | 2-3次 |
传代比例 | 1:2至1:3 |
汇合率 | 80%-90%时进行传代 |
SV40大T抗原 | 通过转染SV40大T抗原基因实现永生化 |
细胞周期调控 | SV40大T抗原抑制p53和Rb蛋白,逃避正常衰老机制 |
基因表达 | 与原代细胞相比,基因表达基本不发生变化 |
基因组稳定性 | 在传代过程中保持基因组的相对稳定性 |
转基因表达 | SV40大T抗原的表达可通过qRT-PCR和免疫染色验证 |
细胞生长特性 | 贴壁生长,适合长期培养 |
细胞观察 | 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 |
冻存条件 | 使用含10% DMSO的冻存液,在-80℃或液氮中保存 |
应用领域 | 用于研究子宫内膜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药物筛选等 |
培养教程
HEEpiC-SV40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永生化培养教程
细胞培养步骤
从冷冻保存中取出HEEpiC细胞,迅速解冻并轻轻混匀。
将解冻的HEEpiC细胞接种到T-25或T-75培养瓶中,通常接种1-2 x 10^5个细胞。
每周更换培养液2-3次,轻轻吸去旧培养液,并加入新鲜的培养基,以维持HEEpiC细胞的健康生长。
定期观察HEEpiC细胞的形态,确保细胞呈上皮样形态并贴壁生长。细胞应处于对数生长期,汇合率应维持在75%-85%。
传代方法
当HEEpiC细胞汇合率达到80%-90%时,准备进行传代。使用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是否正常。
用PBS(磷酸盐缓冲液)轻轻洗涤HEEpiC细胞,去除旧培养基。
使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消化时间一般为2-5分钟,直至细胞从瓶底脱落。
加入培养基以终止消化反应。
细胞收集
收集HEEpiC细胞悬液,轻轻混匀。
按照1:2至1:3的传代比例,将HEEpiC细胞分装到新的培养瓶中。
培养后处理
将培养瓶放回37℃、5% CO₂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以避免HEEpiC细胞污染。
细胞冻存: 达到适当生长状态的HEEpiC细胞可以进行冻存,以备未来实验使用。
定期检测: 定期检查HEEpiC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确保细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