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LE细胞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 来源:子宫;子宫内膜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 , 上皮细胞样
- 培养基:DMEM/F12+10% FBS+1% P/S
- 其他:抗原表达:O型血;Rh+
KLE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是从一名64岁白人女性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分离,最早由G·R·Richardson于1984年建立。KLE细胞系表现为上皮样形态,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并且在染色体数目上表现出非整倍体的特征,染色体数量范围在51到66之间。
KLE细胞特性特征
微绒毛: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KLE细胞表面具有微绒毛,显示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的结构。
致瘤性:在裸鼠中接种107个细胞后,肿瘤在21天内以100%的频率(5/5)发展,显示出强烈的致瘤能力。
细胞间连接:肿瘤细胞间紧密相连,形成特定的连接复合体,类似于孕激素刺激下的正常子宫内膜。肿瘤不形成腺体。
血型:KLE细胞表达O型血抗原,Rh+,这可能影响其在体内的免疫反应
KLE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 | KLE细胞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
细胞类型 |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 |
组织来源 | 子宫内膜 |
患者信息 | 64岁白人女性 |
细胞形态 | 贴壁生长;上皮细胞样 |
染色体特征 | 非整倍体,染色体数量范围51-66 |
致瘤性 | 在裸鼠中接种107个细胞后,肿瘤在21天内100%发展 |
抗原表达 | O型血,Rh+ |
培养基 | DMEM/F12 + 10% FBS + 1% P/S |
培养气相 | 95%空气 + 5% CO2;37°C |
传代比例 | 1:2 到 1:5 |
细胞密度 | 约5×10^5 cells/mL |
支原体检测 | 阴性 |
内毒素含量 | ≤3 EU/mL |
储存条件 | 液氮或-80°C冰箱 |
复苏后存活率 | 良好 |
细胞生长状态 | 良好,形态正常 |
冻存方式 | 液氮冻存 |
质量保证 | 细胞株来源于ATCC、ECACC、DSMZ、JCRB等,保证5代以内 |
培养教程
KLE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培养教程
细胞复苏
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KLE细胞,迅速置于37°C水浴中解冻,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
解冻后,立即将KLE细胞转移至含有10% 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轻轻混匀以避免KLE细胞损伤。
将KLE细胞悬液离心(1000 rpm,5分钟),去除上清液。
细胞接种
将KLE细胞重悬于适量的新鲜培养基中(如5-10 mL),然后转移至已准备好的细胞培养瓶中。
轻轻摇晃培养瓶,使KLE细胞均匀分布在瓶底。
培养监测
每天检查KLE细胞的生长情况,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污染。
KLE细胞通常在2-3天内贴壁并开始增殖,确保培养条件稳定。
细胞传代
当KLE细胞达到70%-80%汇合度时,开始传代操作。
去除培养基,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KLE细胞,清除残余的培养基。
加入适量的胰酶溶液(1-2 mL),确保KLE细胞完全浸泡,轻轻摇晃。
将培养瓶置于37°C培养箱中,观察KLE细胞是否脱落,通常需要1-5分钟。
KLE细胞脱落后,加入新鲜培养基中和胰酶,终止胰酶反应,轻轻吹打KLE细胞悬液。
KLE细胞悬液离心(1000 rpm,5分钟),去除上清液,将KLE细胞重悬于新鲜培养基中,接种至新的培养瓶中。
细胞储存
若需长期保存KLE细胞,使用含10% DMSO的冻存培养基,将KLE细胞分装于冻存管中。
将冻存管放入-80°C冰箱中保存,或逐步冷却至液氮中以长期保存KLE细胞。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在整个KLE细胞培养过程中,严格保持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培养基更换:每2-3天更换培养基,保持KLE细胞的最佳生长环境。
细胞密度管理:避免KLE细胞过度生长,定期传代以维持KLE细胞的活力。
运输条件:KLE细胞运输时需冷藏于2℃-8℃,使用干冰或冰袋确保温度控制。
相关资料
STR鉴定及相关
Amelogenin | X |
CSF1PO | 13,14 |
D2S1338 | 18,19 |
D3S1358 | 17 |
D5S818 | 9,12 |
D7S820 | 11,12 |
D8S1179 | 8,14 |
D13S317 | 12 |
D16S539 | 11,12 |
D18S51 | 13,17 |
D19S433 | 15 |
D21S11 | 28,30 |
FGA | 23,25 |
Penta D | 13 |
Penta E | 7 |
TH01 | 6,7 |
TPOX | 8,11 |
vWA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