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电话
021-52237832
网站首页 > 细胞系 > 人源细胞系 > 人体组织 > 肌肉 > HT1080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
HT1080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货号:STM-CL-5177 规格:1×10⁶cells/T25培养瓶或1mL冻存管

HT1080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

  • 来源:结缔组织;纤维肉瘤
  • 细胞特征:贴壁细胞 , 上皮细胞样
  • 培养基:生长培养基:MEM(ATCC改良)+10% FBS+1% P/S
  • 其他:HT1080是致瘤的,含有活化的N-ras癌基因
价格:¥ 1,450.00

HT1080细胞是源自一位35岁的白人男性纤维肉瘤患者结缔组织的细胞系。
HT-1080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其中约40%的细胞表现出核型重排现象,这与其高度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相关。

HT1080细胞特性

  • HT1080是一种人类纤维肉瘤细胞。来源于一名35岁白人男性纤维肉瘤患者的结缔组织。

  • HT1080细胞模态数为46,可变动范围在44至48之间。约40%的细胞存在重排的核型,可能涉及11号染色体缺失。

  • HT1080是致瘤的,含有活化的N-ras癌基因。

  • HT1080细胞对人类脊髓灰质炎病毒1、RD-114猫科动物病毒、猫白血病病毒、水泡性口腔炎病毒敏感。

  • 同工酶:G6PD、B同工酶。

  • HT1080细胞广泛应用于研究肿瘤侵袭性和转移的机制,适用于3D细胞培养、生物制品生产和科学研究,是一种合适的转染宿主。

HT1080细胞参数表

细胞名称HT1080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
细胞别称Ht-1080; HT 1080; HT1080; HT 1080.T; HT1080
种属来源
年龄性别男性;35岁
细胞类型人纤维肉瘤细胞
组织来源结缔组织;纤维肉瘤;1972年一名35岁的白人男性纤维肉瘤患者结缔组织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细胞形态上皮细胞样
细胞代数≤10代
生物安全等级BSL-1
支原体检测
培养基DMEM+10% FBS+1% NEAA+1% PS
培养条件气相:95%空气+5%二氧化碳;温度:37℃
冻存条件无血清冻存液,液氮储存
倍增时间~26-30小时
致瘤性质HT-1080是致瘤的
细胞描述

含有活化的N-ras癌基因;

HT-1080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遗传学不稳定性;

高度侵袭性和侵袭性

使用限制需要定期检测细胞纯度及避免长时间连续培养
推荐传代比例1:3-1:4
推荐换液频率2-3次/周
病毒易感性人类脊髓灰质炎病毒1;猫RD-114病毒;猫白血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
用途用于研究肿瘤侵袭性和转移的机制;适用于3D细胞培养、生物制品生产和科学研究
同工酶G6PD,B
保藏机构ATCC; CCL-121 ATCC; CRL-7951 BCRC; 60037 BCRJ; 0110 DSMZ; ACC-315 ECACC; 85111505

培养教程

HT1080人纤维肉瘤细胞培养教程

准备工作

  • 将旧的培养基倒掉。

  • 使用PBS洗涤HT1080细胞两次,以去除杂质和死细胞。

  • 加入0.05%胰酶/EDTA溶液,根据培养瓶大小加入适量溶液(一般25cm^2瓶子约0.8-1ml)。

  • 轻轻摇晃HT1080细胞培养瓶使消化液均匀覆盖瓶底,约10-15秒。

  • 将HT1080细胞培养瓶置于培养箱中,观察细胞状态,通常3-5分钟后大部分细胞呈流沙状滑落时即可停止消化。

传代操作

  • 加入适量新的培养基终止消化反应。

  • 轻轻吹匀几次以均匀悬浮HT1080细胞。

  • 吸取适量HT1080细胞悬液至离心管中(保留一滴进行计数)。

  • 以14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 加入适量新的培养基,通常按照1:3的比例传代HT1080细胞,具体传代倍数根据细胞密度和生长情况决定。

  • 培养箱中的气相环境为95%空气和5%二氧化碳,温度维持在37℃。

  • 建议每隔约5天进行一次传代。

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所有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细菌或真菌污染。

  • 细胞状态监控:定期检查HT1080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纯度,确保细胞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消化时间控制:消化时间应根据HT1080细胞的粘附性和耐消化程度而定,避免过度消化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

相关资料

原代细胞和细胞类型
原代细胞培养更接近于体内细胞的生理状态,并能生成更多代表生命系统的相关数据。原代培养物由从...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AmelogeninX,Y
CSF1PO11 (PubMed=17254797)
12 (ATCC=CCL-121; CCRID; CLS=300216; Cosmic-CLP=907064; DSMZ=ACC-315; ECACC=85111505; JCRB=IFO50354; JCRB=JCRB9113; KCLB=10121; PubMed=25877200; RCB=RCB1956)
D2S133825,26
D3S135816
D5S81811,13
D7S8209,10
D8S117913,14
D13S31712,14
D16S5399,12
D18S5112,18
D19S43313.2,15 (CCRID)
14,15 (DSMZ=ACC-315)
D21S1128,30
FGA22,25
Penta D9,12
Penta E5,15
TH016
TPOX8
vWA14,19

参考文献

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