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细胞)
- 来源:皮肤组织
- 细胞特征:贴壁 , 内皮细胞样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困难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自真皮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MEC)在炎症反应、肿瘤生长和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由于其体外分离培养技术困难,相关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特性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自真皮组织。
真皮位于表皮深层,向下与皮下组织相连,真皮结构包括胶原蛋白、弹性纤维以及基质。
真皮由乳头层与网状层组成。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反应、肿瘤生长、创面愈合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创面愈合研究中,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困难,限制了相关研究。
原代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参数表
产品名称 |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细胞) |
组织来源 | 真皮组织 |
产品规格 | 5×10^5 cells/T25 细胞培养瓶 |
细胞简介 |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自真皮组织。 |
方法简介 | 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最后通过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 细胞经CD31/vWF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可达90%以上。 |
包被条件 | PLL (0.1mg/ml), 明胶 (0.1%) |
培养基 | 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换液频率 | 每2-3天换液一次 |
生长特性 | 贴壁 |
细胞形态 | 内皮细胞样 |
传代特性 | 可传2-3代 |
传代比例 | 1:2 |
消化液 | 0.25% 胰蛋白酶 |
培养条件 | 气相:空气,95%;CO2,5%;37℃ |
抗原鉴定 | CD31/vWF |
生物安全等级 | 1 |
培养教程
大鼠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取出T25细胞培养瓶,用75%酒精消毒瓶身,拆下封口膜,放入37℃、5% 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静置3-4小时,以稳定细胞状态。
贴壁细胞消化
吸出T25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添加1mL 0.25%胰蛋白酶消化液至T25培养瓶中,轻微转动培养瓶使消化液覆盖整个瓶底,吸出多余胰蛋白酶消化液,37℃温浴1-3分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加入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按传代比例接种T25培养瓶传代,补充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5mL,置于37℃、5% 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培养观察,并按换液频率更换新鲜培养基。
细胞收货脱落
收集所有细胞悬液,1000rpm离心5分钟,保留沉淀。
添加0.5mL 0.25%胰蛋白酶消化液至离心管中,重悬沉淀,37℃消化3分钟(或4℃冰箱静置5-7分钟),然后加入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1000rpm离心5分钟,丢弃上清,用5mL完全培养基重悬沉淀,接种于新的培养瓶内。
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培养观察,按换液频率更换新鲜培养基。
细胞实验
对于贴壁的原代细胞,在消化后转移至其他实验器皿(如玻璃爬片、培养板、共聚焦培养皿等)时,需要对实验器皿进行包被,以增强细胞贴壁性,避免细胞因没贴好影响实验。包被条件常选用鼠尾胶原I(2-5μg/cm²)、多聚赖氨酸(PLL,0.1mg/mL)、明胶(0.1%)等。
相关资料
- 原代细胞和细胞类型
- 原代细胞培养更接近于体内细胞的生理状态,并能生成更多代表生命系统的相关数据。原代培养物由从...
- A7R5大鼠细胞只能做转染吗
- A7R5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是一种常用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系,通常用于研究血管生物学、心...
- 细胞冻存培养基
- 5% 至 10% 的甘油和 DMSO 是最常见的冻存保护剂。虽然 DMSO 对细胞有毒性,...
- 查看完整内容 >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原代培养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年04期
- 摘要: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及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创面愈合及相关领域的细胞和...
- 嘌呤霉素介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与鉴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年11期
- 摘要:目的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多余包皮剪碎,通过两...
- MCI-186对高糖环境中受损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 2004年9期
-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功能的影响,探讨清除自由基对高糖所致H...
- CXCL4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分泌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年05期
- 摘要:目的:探讨CXCL4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增殖能力、血管形成能力及相关因子表...
- 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感染NIH/3T3细胞的实验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8年8期
- 摘要:...植于小鼠背部皮肤缺损模型上,1周后取创面覆盖的脱细胞真皮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V...
- 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