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原代细胞)
- 来源:外周血
- 细胞特征:悬浮,圆形
- 培养基:原代细胞专用培养基
- 其他: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寿命最短的细胞之一,体外培养12至24小时内活性稳定,48小时后活性下降,96小时基本死亡。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自外周血,外周血指骨髓外的血液。通过临床方法释放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到血液中,再分离提取,这些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生命方舟计划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中性粒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胞质无色或淡红色,具有细小颗粒(0.2~0.4微米)。细胞核为杆状或2至5分叶状,具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胞浆内含溶酶体(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水解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它们能吞噬细菌、衰老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坏死细胞。吞噬大量细菌后,中性粒细胞解体,释放溶酶体酶,形成脓液。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寿命最短的细胞之一,体外培养12至24小时内活性稳定,48小时后活性下降,96小时基本死亡。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概念介绍特性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自外周血。
外周血指骨髓外的血液,通过方法释放骨髓造血干细胞到血液中,然后分离提取。
瑞氏染色:胞质无色或淡红色,有细小颗粒。
细胞核:杆状或2-5分叶,叶间有细丝相连。
功能:趋化、吞噬、杀菌作用。
来源于骨髓,含溶酶体(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水解酶)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参数表
产品名称 |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
组织来源 | 外周血 |
细胞类型 | 中性粒细胞 |
产品规格 | 5×10⁵ cells/T25细胞培养瓶 |
细胞简介 |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自外周血 |
形态学 | 无色、球形、有核 |
细胞功能 | 趋化作用、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
细胞颗粒 | 溶酶体(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水解酶) |
寿命 | 体外培养12-24小时内活性稳定,48小时后活性下降,96小时基本死亡 |
生长方式 | 悬浮 |
传代特性 | 不建议传代 |
培养基和添加剂 | 基础培养基;胎牛血清;细胞生长因子;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
生物安全等级 | 1 |
培养条件 | 95%空气,5%二氧化碳;37℃ |
鉴定 | 瑞氏染色 |
培养教程
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获取与培养
来源与分离方法
来源:小鼠外周血、骨髓
分离方法:利用改进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使用Histopaque 1077和Histopaque 1119,从骨髓中高效分离出中性粒细胞。
材料与试剂
动物:C57BL/6小鼠
培养基:10% FBS的1640培养基
其他:酒精、生理盐水、PBS、70 μm细胞过滤器、细胞培养板
培养步骤
小鼠处理:酒精消毒小鼠,收集股骨和胫骨,去除肌肉组织。
骨髓收集:收集骨髓置于预冷的培养基中。
骨髓处理:冲洗、过滤骨髓,离心,弃去上清。
密度梯度离心:使用Histopaque 1077和Histopaque 1119进行离心分层。
细胞收集:吸取中间层液体,离心、弃上清,重悬细胞。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于细胞培养板中。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器械消毒,液体过滤。
冲洗骨髓腔:确保彻底冲洗骨髓腔。
细胞收集:吸取云雾状液体,重悬细胞。
相关资料
STR鉴定及相关
参考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蛋白质组学及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 苏州大学
- 摘要:目的:探讨牛黄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蛋白质组学...
- 严重烫伤后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TNF-α的表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年22期
- 摘要:目的 研究大鼠烫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TNF α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以了解...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质变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2013年1期
-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蛋白组学的变化.方法 S...
- 查看完整内容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原代细胞)